您所在位置:首页 新闻资讯 雅长故事
雅长故事

森林"大禹"
——记百色造林基地施工员庞平东

发布日期:2019-12-31

"要么不干,要干就要干好。"这是他时常挂在嘴边的话,也是他坚持奋战在生产一线的座右铭。

他敬业,清廉,执着,以场为家,公而忘私,在十几年的林场工作中彰显了"大禹"精神,用汗水筑起了坚实的绿色屏障,赢得了众人的赞誉。

他就是庞平东,恪尽职守,扎根林场,多次荣获先进生产工作者、超生长量奖等荣誉称号的造林基地施工员。

"哪里需要我,我就会在哪里"

2005年夏天,雅长在藤县发展场外桉树造林。当时的工作人员都来自桂西,听不懂也不会讲白话,因为语言沟通的问题一度造成工作进展不畅。为了顺利推进工作,林场面向社会招聘了一批懂白话的工作人员,来自玉林市玉州区的庞平东就这样成为林场的一员。那年,他已经42岁。

受年龄和文化程度所限,庞平东无法考取编制,只能作为一名普通的施工员从事指导、监督工人开展桉树造林、抚育、砍伐等生产及安全方面的工作。庞平东经常被调往最偏远、最艰苦的基地,但他毫无怨言,从不计较,每当收到调动指令便毅然决然收拾行囊前往。他说:"哪里需要我,我就会在哪里。"

作为基层一线林业工作者,庞平东从不认为低人一等,也不惧艰苦,他一心扑在工作上。他悉心指导工人做工,认真检查施工质量,严格把好施工各个环节。炼山前,他用脚一步一步地踏查防火线;挖明坑,他绝不允许未经验收就覆土;施肥时,他必定在现场做好监督。他走过的林地,都印下了深深的足迹,撒下了绿色的种子,产出了优质的木材。

寒来暑往,庞平东每天重复着简单枯燥的工作。从藤县到云南富宁,从富宁到百色右江区,他代步用的摩托车骑坏了3辆,野营帐篷用烂了8顶,穿烂的解放鞋不计其数。15年来,他负责施工的桉树造林面积累计超过6万亩。在获得生产标兵及经理部场外造林质量奖时,他感言:"我只是一名普普通通的施工员,没有什么高深的理论,只是做好了本职工作。我的工作岗位虽然很平凡,但我却倍加珍惜,我的工作虽然简单,但我深感责任重大。""我"字连续讲了数次,然而大家都知道他已经无"我"。

"请他们吃吃饭就当交个朋友"

每到追肥季节,为了守好山上的肥料,庞平东都会背着帐篷,晚上睡在肥料堆旁,风雨无阻。

追肥时间一般都选择在春夏季节,但这个时候往往不是风就是雨。因为下雨道路泥泞,运肥上山一直是个老大难问题,运输司机不是担心路况刻意拖拉,就是挑肥拣瘦漫天要价。处理不好,要么运费涨了,营林成本提高了;要么肥运到天却晴了,错过了追肥的好时机。庞平东从不为个人得失斤斤计较,却对林场肥料管理工作满满在乎。

处理此类问题,庞平东总有自己的办法。他常常自掏腰包买些小菜与当地的司机分享,通过和他们"拉关系""套近乎",从陌生人混成熟人,把工作安排得顺风顺水。因为处理到位,庞平东负责的追肥工地从未出现肥料不及时到位等异常情况。

虽然收入微薄,过得清苦,但十几年来,庞平东类似与司机"拉关系"的费用却一分都没有向场里报过账。经理部的领导曾叫他列出账单报账,他却笑着说:"不用啦,请他们吃吃饭就当交个朋友。"其实大家都知道,交朋友的目的是为了好办事。

"这是我的工作,我只是做了我该做的"

2015年5月的一天,庞平东在百色右江区的那迷工地施放肥料,早上还晴空万里,不料下午突降暴雨,电闪雷鸣。他见势不妙,立刻放下手中的活,冒着大雨匆匆赶赴肥料堆放点。当落汤鸡似的到达目的地,看到雨布严严实实地盖着肥料毫发无损时,他才深深的舒了一口气,心中的大石头终于落了地。但不幸的是,他住的临时窝棚已经被大风吹走,棉被也全湿了。

傍晚六点钟,雨势依旧汹汹,黄豆大的雨滴还在无情地拍打着人的脸。越是坏天气肥料越是容易被偷。庞平东拒绝了民工自愿帮着看管的建议,决定亲自值守肥料。他事后说,民工好心但没有义务,自己必须尽责到底,再说民工累了一天难免有疏忽。当晚,他掀开了肥料的一角,把肥料码好当床,又向民工借了一张薄毯子,算是为自己置好了安身之所。

入夜,他躺在用肥料铺成的"床"上,周围的肥料散发着刺鼻的氨气,他笑称是免费的蚊香,正是它熏走了嗜血的花蚊子。虽然已是5月份,但右江河谷地带的气温变化无常,加上林区地势较高,早晚温差大,又伴着大雨,阵阵凉意袭来。他身上单薄的毯子根本无法抵御寒冷,他蜷缩着身子,瑟瑟发抖。他转身看到了摩托车,灵机一动随即掏出钥匙启动了摩托车,就这样靠着发动机及排气管散发出来的热量取暖。

晚上十一点多,分管场外造林的领导刚好到工地检查安全情况,看到此情此景,被他的敬业精神感动不已,竖起大拇指对他连声夸赞,而他则不好意思地笑了笑说:"这是我的工作,我只是做了我该做的。"

他平淡的话语,融入了滴滴夜雨中,化作甘霖,滋润着大山的树苗,也滋润着每个人的心田。

"先把苗种上才是头等大事"

经常有人问庞平东:"这里工作枯燥乏味,收入又低,你还那么卖命的工作,这是何苦呢?"

庞平东总是笑而不语。因为他心里知道,尽管清苦,也很艰难,但这里也有他牵挂的"孩子",他不能离开。

2011年,庞平东调往云南富宁阿用造林基地工作,由于工作繁忙,路途遥远,交通不便,他鲜少回家。临近"五一",天气炎热,干旱无雨,备耕3000多亩的那来工地没能种下一棵苗。4月30日早上,经理部领导体谅他过年没有回家,就对他说:"过年以来你都还没回过家,现在趁着天不下雨就抓紧时间回去看望家人两天吧"。庞平东既是感动又是惭愧,随即踏上了回家的路。他从富宁阿用转了三次车花了一天一夜才到达南宁,刚到南宁工地就下起了雨。

5月1日晚上,同事们惊讶的发现庞平东已经回到了经理部,问他怎么这么快就回来了。他不好意思地回答说:"昨晚刚到南宁,听说这边下雨就赶回来了,先把苗种上才是头等大事"。

那些埋怨假期值班和因下雨计划被打乱的同事感到羞愧不已。

庞平东在回家的路上惦记着的还是林地的树苗,牵挂着的依旧是岗位的工作。在大家为自身的利益而抱怨时,庞平东心中最放心不下的还是他那些"孩子",毫不犹豫地中途折返工地,放弃自己难得的与家人团聚的假期。是的,这样的庞平东,怎能不让大家肃然起敬呢?

"你找谁?"

在工作上,庞平东问心无愧,但是对于家庭,他一直心有愧疚。由于长期工作在外,他亏欠家人太多。一直以来,都是妻子在背后默默地支持他的工作,家里的桉树抚育追肥、农田里的水稻栽秧收割、果地里龙眼荔枝的打虫收果,都是她一人独自完成。"忘我"之余,庞平东总是有着无法陪伴妻儿、孝敬父母的酸楚和"舍小家、顾大家"的悲喜交加,还有着"很对不起家人"的内疚。

他一年中回家次数屈指可数。儿子结婚时,恰逢春季抚育追肥,工地里需要有人看守,他在家只呆了两个晚上就踏上了归程。

春节放假回家,他刚到家门口,只有一面之缘的儿媳妇开口就问"你找谁?"当大家听到这个故事的时候,不禁哑然失笑,但心里更多的是体会到了庞平东那种无比的心酸和无奈。他说,再干几年,他也该退休了,到时候,就想陪在家人身边,弥补这么多年来的遗憾,共享天伦之乐,这就是他最大的心愿。

虽然一直心有愧疚,但庞平东一直都明白:先有"大家",才有"小家"。所以,他要把工作做好。

森林"大禹"

  有人给庞平东取了个雅号,叫"大禹"。

15年的守护与付出,"大禹"的故事已融入到平凡的工作生活中,刻入年复一年的春夏秋冬。营林一线尽管艰苦,也很寂寞,但每当他看到满山的苍翠,总会为这片绿色心旷神怡。他和所有的林业人一样:宁做一片绿叶,隐匿在森林的郁郁葱葱中,无论春夏交替、秋冬更迭,只诉温暖不言痛!

正因为有了他这样的森林"大禹",大山才得以郁郁葱葱,生机勃勃。他是最平凡的人,但却用拳拳之心编织出了不平凡的故事;他如绿叶般细碎,却有着生命的颜色,云淡风轻、绿意盎然。每一个雅林人,应以他为榜样,心有绿色之情怀,争当森林"大禹",用心中兢兢业业的甘霖滋润大地,用勤勤恳恳的汗水浇灌绿色林海。

对了,您知道"大禹"的外号是怎么来的吗?大家一定知道"大禹治水"的典故。也许,它就是庞平东最贴切的评价和尊称。


(文:易仕斌  农舒涵)